新京报讯 据广西日报音讯,3月14日,广西壮族自治区商场监督管理局广西顾客权益维护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广西消费维权十大典型事例,触及食物、旅行等多个职业。其间,梧州市8档肉摊运营者在肉品中参加硼酸(硼砂),涉嫌构成出产、出售有毒、有害食物罪,现在案子已进入诉讼程序。
2023年头,梧州市顾客权益维护委员会接到大众投诉,称市区内农贸商场某些出售鸡肉的摊档在鸡肉中添加不明粉末,以提高肉品新鲜度,招引顾客购买。
为查明状况,梧州市商场监督管理局根据市顾客权益维护委员会反映的状况展开了解查询。从2023年头至6月,梧州市商场监督管理局抽检全市农贸商场及商超鲜肉摊点出售的鸡肉、猪肉、鸭肉、肉丸、腐竹、糕点、粽子等食物近300批次,其间,在梧州市区检出3批鸡鸭肉硼酸(硼砂)阳性,在梧州市藤县检出5批猪肉硼酸(硼砂)阳性,决议立案查询。
2023年7月至9月,梧州市商场监督管理局与市公安局、市食物药品查验所、藤县商场监督管理局建立专案组,对运营的肉品中检出硼酸(硼砂)成分的8档肉摊展开联合收网举动,查扣肉品和不明白色粉末一批。经梧州市食物药品查验所查验,查扣肉品及粉末均检出硼酸(硼砂)。
根据《食物中或许违法添加的非食用物质和易乱用的食物添加剂种类名单(第一批)》(食物整治办〔2008〕3号),硼酸(硼砂)为非食用物质,结合其他依据,这8档肉摊的运营者涉嫌构成出产、出售有毒、有害食物罪。梧州市商场监督管理局将案子移交公安机关查办,现在已悉数进入诉讼程序。
据介绍,硼酸(硼砂)毒性较高,人体摄入过多会引起脏器的积蓄性中毒,被国家列为非食用物质,明令禁止在食物中运用。本系列案子触及的不法摊贩为添加肉品新鲜度和脆弹的口感,在出售的猪肉、鸡鸭肉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物质料,严重影响食用者身体健康。
修改 刘梦婕